星期一, 12月 6

傳統中醫與當代醫學整合之可行性探討:以更年期症候群為例

中西醫結合更年期臨床研究專題演講




時間:民國99年12月18日(星期六) 9:00-12:00
地點: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B2簡報室
主講者:英國西敏寺大學 Volker Scheid 教授
講 題:傳統中醫與當代醫學整合之可行性探討:以更年期症候群為例
On the (Im)Possibilities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Contemporary Health Care: A Case Study of Menopause Research

議程:
9:00 - 9:10 開幕致辭 張恒鴻 教授 游智勝 教授
9:10 - 9:20 引 言 雷祥麟 教授 張恒鴻 教授
9:20 -10:20 On the (Im)Possibilities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Contemporary Health Care: A Case Study of Menopause Research
主講人:Professor Volker Scheid
主持人:雷祥麟 教授

10:20-10:30 休 息

10:30 -11:30 學者、專家座談
主持人:游智勝 教授
11:30 -12:00 綜合討論
主持人:雷祥麟 教授


Volker教授為英國倫敦西敏大學東方醫學中心教授兼主任,並擔任國際傳統亞洲醫療研究學會現任主席,本身亦為倫敦執業中醫師,目前已出版兩本中醫史與中醫人類學專書:
1. Scheid, Volker. Chinese Medicine in Contemporary China: Plurality and Synthesis.Durham & London: Duke University Press, 2002.
2. Scheid, Volker. Currents of Tradi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1626-2006. Seattle:Eastland Press, 2007.
此外,Volker教授在英國政府資助下,從事關於中醫與更年期的研究,他不但是一位一流的歷史與人類學家,同時也是一位臨床教學研究的中醫專業學者。


主辦單位:長庚大學中醫學系、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醫院、長庚大學STS 「健康、醫療技術與社會」教學計劃



星期一, 8月 23

長庚大學健康、醫療技術與社會跨領域教學計畫主持人_游智勝


計畫主持人_游智勝
中西醫系合開<醫師、病人與社會>授課教師
長庚大學中醫系副教授
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分院主治醫師 



學歷
國立清華大學 輻射生物研究所 理學博士


經歷
長庚大學中醫系 中醫學系 副教授 1998.8迄今
長庚醫院中醫分院 內科 主治醫師 1997.6迄今


長庚大學健康、醫療技術與社會跨領域教學計畫協同主持人_張淑卿

    
計畫協同主持人_張淑卿
<科技與社會導論><公衛歷史調查><護理史>授課教師
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


學歷
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 博士

 

經歷
長庚大學 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 助理教授 2006.8迄今
中央研究院 台灣史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員 2005.1~2006.8
倫敦大學 威爾康醫學史研究所 短期訪問學者 2006.1~2006.2



長庚大學健康、醫療技術與社會跨領域教學計畫協同主持人_陳麗如

計畫協同主持人_陳麗如
<性別、科技與社會><醫療與社會>授課教師 
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社會科助理教授


學歷
La Trobe University      Sociology      PhD     



經歷
長庚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社會科 助理教授 2004.10迄今


 

實施策略

本計畫的課程規劃均將課程置於大一大二課程,一是醫護教學系三年級以上均以專業教育為主,如醫學系與中醫系在一二年級稱為醫預科,強調博雅教育,雖然醫學人文教育應該從大一開始延伸至醫師的繼續教育,但實際上至大三以後,均為基礎醫學必修課程,實無選修課程立足之地;而護理系學生至三年級開始,一星期有三天的時間必須至醫院實習,選修時間甚少。二是,課程開設在低年級,可於讓高年級學生亦有選修機會。三、將「科技與社會研究導論」設定為中醫系、護理系、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、呼吸治療系、職能治療系、物理治療系等學生大二上學期的選修課程,也是因為大二的課程仍有選修課程的空間。


除一般課程外,兩學年四學期預計舉辦STS專家演講以及工作坊,邀請全校師生與林口總院醫護人員參與。藉由參與討論及工作坊型式,增加醫護專業、STS與人文社會領域之間的溝通。其次,透過架設網站,建立醫療、科技與社會資料庫,藉由教學與研究的資源積累,進一步成為STS教與學的互動平台。最後,本校醫管系白裕彬與工設系翁註重老師將可支援「科技與社會研究導論」、「醫療與社會」、「性別、科技與社會」等課程教學,連同支援與協同教學,逐步形成長庚大學自己的STS團隊。

計畫目標

由於目前醫護學系的學分規劃,很難將STS課程列為必修,可能的做法將STS課程列為系選修學分,或者將STS視為一種精神、思維、視野與分析方式如入醫護專業課程。 依據目前醫學系的課程規劃,大一下學期與大二上學期各有兩學分的醫學人文課程,大一下學期規劃三門的必選修醫學人文課程,學生必須從中選擇一門課,因此本計畫規劃在醫學系一年級下學期開設「科技與社會研究導論」以及「醫療與社會」。


針對醫學系二年級上學期的必選修醫學人文課程,本計畫擬開設「公衛歷史調查」以及「性別科技與社會」。為達推廣STS教學目的,將「科技與社會研究導論」設定為中醫系、護理系、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、呼吸治療系、職能治療系、物理治療系等學生大二上學期的選修課程,作為各系的系選修學分。


STS也稱為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,藉由充分反省科技發展與社會之關係,重新將人和行動者納入視角,相當符合醫護教育強調全人照顧的內涵。藉由STS的訓練,醫護學生將深刻反省科技與醫療在人類、社會與文化中的地位及其風險,更體認高度科技化與醫療化的社會各面向,並將這些關切融入專業的理論與實踐。

計畫源起

本計畫源起於教育部顧問室鼓勵理工醫護農學院教師與「科技與社會」(Science, Technology, and Society,簡稱STS)教師合作,共同研發「科技與社會」跨領域課程,以增進大學生對科技與社會互動過程的認識。長庚大學雖以生物醫學見長,但醫學院的學習不僅是生物醫專業,醫療技術、醫學知識的脈絡、與現代社會的互動,跨領域取向可適時提供一個與傳統醫護教育不一樣的思考方向。


傳統醫學教育雖然認同人文教育的重要內涵,例如聽診器中介的醫病關係、健保的政策制定等,但在課程安排上缺乏連貫性與延續性。如果醫學生能夠學習看待醫學與醫療行為的不同角度,也有益於日後從不同面向幫助病人。


STS是個近二十年來重要的跨領域新興學科;起源來自反省科技的高速變遷為社會文化、個人生命與環境生態帶來的無數爭議與挑戰。而涵養 STS知能的行動者,將可以在人民、科技、與政府三者之間扮演協商、並且為民眾充權 (empowering) 的角色。因此,STS結合醫護專業教育可望為早已習以為長的醫學知識與醫療行為,注入新的思考並重新理解其中糾結纏繞的關係,在醫學院選修課程中有極大的發展空間。